找到相关内容91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佛缘阁

    对方的诬陷,就是心包太虚,就可介子纳虚空;在意对方的中伤,就是“眼内有尘三界窄”,就是虚空纳不下一介子。争得来,争得去,是非还是是非,谦让一步,是非原本虚无,主动反击是徒劳的,是非不会因“反击”而瓦解;...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1875088.html
  • 信心铭

    信心铭 僧璨大师著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 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 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 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 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1375197.html
  • 4段小故事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2975322.html
  • 生活,也可以这样! ——一梦山人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在在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马祖云:善恶事上不滞,即是修行。也就是于一切善恶、好坏、是非、得失当中,我们的心能平和自在,如如不动,不受扰乱,就是禅的修行。所以,许多人学佛,以为是加法,从而不断的向外驰求,想证个什么,得个什么,修个什么,结果徒劳辛苦,一无所得。而事实上,学佛是减法,得先认认真真的对着自己,把自己心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5275703.html
  • 成就大事必备的九种手段

    立即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 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8、善于交往——巧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3375785.html
  • 现代人学佛不得力的十五种原因----元音老人的开示

    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5376112.html
  • 肉体的疾病是心灵创化的结果

    。 所谓“万法唯识”,所言不虚,一切都是心灵在主导。往往我们都只在其结果上寻求解决方法,不断的在“果中求”,不断的努力去改变眼前一切的现况,修护目前所处的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的,甚至有人干脆换一个环境...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2240976757.html
  • “空”的理解

    事物是“空”的,我们不去执著,那我们还要天天起早摸黑的工作,天天为了生存而生烦恼,还要吃饭、读书……这一切不是徒劳吗?   我回答说,我们只有在人的基础才能修行,通过修行改善自己的业障。借助我们自己的...

    常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183154.html
  • 出家有情非无情

    当作避难所,把出家当作解脱,其实心净则处处净,心安则处处安!心灵不纯洁,心里不清净,出家也没有用,那只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茫茫然也是徒劳无功。出家是一种信仰,是发自内心信仰,出家是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

    智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5783443.html
  • 泰山:华峰上人重修谷山寺记碑

    乙酉年十一月间。”余曰:“是寺也,前后数十年营筹,凡四修,师苦徒劳瘁多矣,曾勒石以表其事否?”曰“未”。余曰:“噫嘻!凡善事之成于一时,可远播而流芳者,惟贞珉是赖。不然,则诸乡绅捐施之善缘,众僧徒经营...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75289715.html